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建设 > 专题活动

专题活动

湛江考察对徐圩新区循环化改造的经验与启示

文章录入:xuwei_admin更新时间:2016-07-25浏览次数:3157

循环化改造的核心理念和内容是什么,初建的园区如何开展循环化改造,改造的重点支撑项目如何选取,重点产业的产业耦合如何做?带着这一系列问题,2016年5月18日,徐圩新区管委会下属单位创建办、环保局与江苏省工程咨询中心组成考察组,赴位于我国南部雷州半岛的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考察学习园区循环化改造事宜。

其间,考察组了解了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湛江开发区”)及其重要组成东海岛园区的产业规划与建设情况,重点参观了位于东海岛的中科炼化、宝钢湛江钢铁基地现场。座谈会上,考察组听取了湛江开发区相关负责人循环化改造申报的项目设计、创建申报等经验。

这次考察学习使考察组大开眼界,思想上受到了强烈冲击,深刻地领会了循环化改造的内涵,并对湛江人“事在人为、敢于创新”的精神特别钦佩。下一步,考察组将认真消化吸收这次学到的真经,结合徐圩新区实际,研究循环产业链构建与循环化改造的具体措施,建设真正的低碳、绿色、循环园区。

一、湛江开发区循环化改造的主要经验

湛江开发区申报的是2015年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当时是全国32家(笼子)选25家;如果进了笼子后面就相对容易。湛江在申报到省里时,在广东省13个园区中位列第2名,而国家试点在广东省的名额只有1个。湛江开发区在省里排名不利的情况下经过多方努力最终获得成功申报。湛江开发区申报了23个补链项目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专家评审后保留了13个项目。这13个项目总投资额为24.9亿元,获得扶持资金总额1.95亿,其中首批到位资金9千多万。

(一)把握好循环经济理念和层次

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三大理念,是循环经济的核心原则和出发点,对提高区域整体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湛江开发区在开展循环化改造的整个过程,从选取项目、制作方案到准备答辩都紧紧围绕这三点。如比,湛江宝钢在固废处置上严格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化、资源化”的原则,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9.96%

循环化改造在层次上分为企业内“小循环”、企业间“中循环”、企业与社会“大循环”三个层面。企业内“小循环”是以减量化为重点,通过提高企业生产工艺先进性、流程的科学性、资源配置合理性、产品优良性以及进行污水处理、粉尘治理等实现节能减排、清洁生产;企业间“中循环”是以资源再利用为重点,通过产业的合理组织,在产业的纵向、横向上建立企业间能流、物流的集成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废物交换、资源综合利用,形成循环型产业集群;企业与社会“大循环”以环保和效益最大化为重点,以园区为平台,在整个社会内部建立生产与消费的物质能量大循环,包括了生产、消费和回收利用,构筑符合循环经济的社会体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的社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

(二)做好钢铁与石化主导产业耦合

湛江开发区充分考虑钢铁和石化两大产业的循环对接。在进行钢铁和石化项目选址时,即将钢铁产业与石化产业布局在东海岛重化工业区内相邻近的区域,在项目设计、生产布局和排量要求上,充分发挥钢铁和石化项目所具有的集约性、节约性和循环性,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钢铁产业产生的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和各种余热余能循环给石化产业利用,石化产业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给钢铁产业利用和处理,从而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和闭合的循环经济网络,使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水平。

(三)把握好循环化改造的内容并选好项目

循环化改造的内容主要包括循环化产业链建链与补链、废弃物循环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能源高效利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五大方面。其中,循环化产业链补链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可以申请国家循环化改造资金支持,是项目选取的重点。其中,循环化产业链补链着眼于加强循环经济产业链连接关键项目的引进,重点关注物料闭路循环核心项目以及开展污染物“零”排放系统构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重点支持园区内污染集中防治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区域废物交换平台建设等。

湛江开发区在循环化改造过程中精选了电厂粉煤灰仓储及综合利用系统、高炉矿渣微粉综合利用项目、工业废弃物回收分选项目等多个创新性强、科技含量高、环保效果好的项目作为支撑。这些项目在多项技术指标上达到国家甚至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水资源1+3模式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达到98%以上和100%的废水处理,宝钢全厂含铁尘泥在国内首个实现100%内部循环使用,余热回收和利用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二、湛江开发区考察对徐圩新区循环化改造的启示

(一)坚定信心,稳步推进循环化改造

新建的园区是否可以做循环化改造试点?湛江开发区的实践给了我们一个肯定的答案。从以下三方面看,徐圩新区有信心申报建设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

首先,徐圩新区与湛江东海岛园区有着多个相似点:

1)区域相似:都位于我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在区位、经济水平、面积等方面均有相似之处。其中徐圩新区位于新亚欧大陆桥的东方桥头堡连云港市(2015年GDP 2141亿元),规划面积约467平方公里;而东海岛位于中国面向东盟开放的重要门户湛江市(2015年GDP 2438亿元),面积492平方公里。此外,二者均远离主城区,是规划建设的产业新区,靠海拥有港口优势。

(2)阶段相仿:在申报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时,二者都处于园区建设初期,重大项目都处于在建阶段或部分投产阶段。

(3)产业相近:二者都以钢铁、石油化工作为重点产业,都有龙头企业支撑。其中徐圩新区以珠江钢管、盛虹石化为支撑,东海岛园区以宝钢、中科炼化为支撑。

其次,徐圩新区在产业基础、拆迁成本等方面甚至优于湛江东海岛园区。东海岛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申报时,其核心项目中科炼化与宝钢项目却是在建过程中;而徐圩新区重点项目虹港石化、珠江钢管现已建成投产。东海岛园区原住民较多,涉及拆迁安置过程复杂、成本较高;徐圩新区多为低产盐田(属工业用地),拆迁安置成本较低。

第三,从今年申报实践看,国家与省发改委优先推荐三类园区:(1)长江沿线,以化工、纺织、印染、造纸、酿造等为主导产业的园区;(2)循环化改造潜力大、积极性高、推进工作扎实的园区;(3)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的园区。徐圩新区在吸引长江经济带重化工业转移起到重要作用,在开展循环化改造上具有极大的潜力,有充分的理由进行申报。省、市对徐圩新区积极性表示肯定,并表示积极支持推进徐圩新区下一年申报。

作为新开发的园区,徐圩新区在初建期即引入循环化改造,契合新区“生态、智能、融合、示范”的发展理念,可起到早抓早主动、快抓快见效作用,以使未来发展过程少走弯路。

(二)找准切入点,发挥好示范带动和创新引领作用

连云港是2014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而徐圩新区是连云港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徐圩新区也是长江经济带特别是苏南地区重化工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具有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新鲜水耗、污水排放三高以及危固废处理复杂等现实原因,开展循环化改造潜力巨大。目前,国家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仅有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而徐圩新区的主导产业不仅有石化,还有精品钢以及节能环保等,开展循环化改造模式独特,可以形成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徐圩新区开展循环化改造还应坚持机制、体制创新。首先,在顶层设计上要坚持创新,在制定的实施方案上明确战略定位和实施路径,积极吸收国家外先进经验与做法,如突破技术投资风险和知识产权壁垒等障碍,引入利益共赢和风险共担机制,推广先进做法。其次,积极吸收、引进和实施在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方面具有领先地位的新技术、工艺、流程和设备,使资源产出率、能源产出率、水资源产出率、土地产出率等指标达到同领域先进水平。

(三)优化产业链条和空间布局

徐圩新区开展园区循环化改造,需要重视循环产业链构建,可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原则,实行产业链招商、补链招商,建设和引进产业链接或延伸的关键项目,合理延伸产业链,实现项目间、企业间、产业间首尾相连、环环相扣、物料闭路循环,物尽其用,促进原料投入和废物排放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以及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

同时,在产业布局上,坚持“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聚集”的原则,根据区域有关规划、现有产业和环境基础设施等,结合构建园区工业生态链网的需要,通过合理布局、集中布置,力求使在资源使用上具有共性的企业形成最为合理的共生关系,构成工业生态链,使得下游企业能够利用上游企业的废物作原料进行生产,实现园区的污染排放量最小化,同时大幅降低产品的成本。采用近远期结合的产业集群布局模式进行功能区域块划分。

(四)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强化项目支撑

企业是循环经济的实施主体和受益者,要充分调动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以企业为主体,坚持市场导向,落实项目、落实技术,才能实现循环经济的更大发展。徐圩新区拥有盛虹石化、珠江钢管等龙头企业,这是徐圩新区开展循环化改造的优势。新区应积极引导企业增强生态技术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实施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如财政、金融、土地和排污费返回等),重点培育扶植盛虹、珠江钢管等大企业生态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污染预防能力。

目前,徐圩新区主要重点企业已投资建设了部分环保项目,如虹洋热电联产工程、宝通镍业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等。这些项目使园区资源能源利用率取得很大提高,节能减排效果明显。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园区通过重点工程项目共节能约10.90万吨标煤,节水180万吨,处理废酸31.9万吨。由于园区环保上呈现三高的特点:2015年园区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高达1.68吨标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高达91.6立方米/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产生量高达24.18吨/万元,未来园区应通过循环化改造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节能、节水、减少废水排放、增加回水利用等项目实施。园区通过重点扶持企业的能量梯级利用、水的分类利用与循环使用、废物交换利用等相关补链项目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有效支撑循环化改造做实做优。

(五)加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与循环化改造互惠共建

徐圩新区于2014年12月获批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并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的实施方案中明确要开展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申报创建工作。在国家生态园区建设的基础上来申报循环化改造是我国比较通行的做法,效果也比较好。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与循环化改造是相辅相成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创建为循环化改造提供很好的产业链与改造项目基础;而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为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关键补链项目建设带来的真金白银,能够有效缓解生态园区建设的资金压力。

徐圩新区加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与循环化改造互惠共建,可以采取以下五方面措施:(1)扶持资金共享。为生态示范园区创建设立的扶持资金可以在循环化改造前期向相关项目做一定倾斜,以加速项目建设进程和引导企业积极性;(2)创建团队共享。由于工作内容、知识要求、专业领域等相似性,两类创建任务可以共用一套班子;(3)重点项目共用。节能环保相关的补链项目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在两类创建中均有涉及且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共用;(4)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设计的生态工业链可以作为循环化补链的选择和招商依据;(5)循环化改造对相关环保指标的改善可以带动生态工业园区指标达标。

(六)强化工作协调和信息共享

为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吸引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共建,建立由管委会分管领导主导的协调会议机制,加强管委会部门、公共设施服务公司与重点工业企业协作互动,及时解决相关问题。

优化信息流,建立副产品、废弃物等资源交换信息平台。加强信息化建设,构筑废物信息化交换平台,推动企业间副产品、废弃物交换利用。开展工业副产物及三废现状调查工作,掌握园区重点生产企业副产物、三废产生量及综合利用的基本情况,通过构建信息平台,实现园区企业生产计划、办公管理有效对接,加强企业问信息交换与沟通,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有效提升企业效益,最大限度的降低环境污染。


知识链接:

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运行模式。发展循环经济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把所有物质和能源进行递次和回路循环使用,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形成“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的结果,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尽可能地降到最低程度。

园区循环化改造是指在各级各类园区中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开展产业结构、基础设施、生产工艺、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改造建设,通过产业链构建、基础设施共享、生产工艺提高和管理机制完善,推动园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的措施。


上一篇: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