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建设 > 专题活动

专题活动

八年坚守 盐碱滩崛起绿色高地

文章录入:xuwei_admin更新时间:2017-12-18浏览次数:6402

——徐圩新区生态绿色发展纪实

六月,如期而至。大美徐圩,绿意盎然。

这里,曾是一片盐田,千百年的沧桑变化,掩不去那一抹原生态之美;同样是这片土地,而今已成为江苏沿海崛起的产业高地。

不变的是对绿色的永恒追求。

坚持、坚守、坚定、坚决——徐圩新区用短短八年时间,走出了一条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高度融合的示范之路。

标准引领,坚持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绿色,既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

示范区要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必须改变一些传统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式。建区伊始,新区的目标定位就不是一个只做GDP的园区,它所追求的绝不仅是经济总量,而是在江苏沿海树立起现代化园区的建设标杆。

“示范就是一种标准,尤其是在新区资源环境制约非常大的情况下,必须高标准进行规划建设,严格按照标准打牢基础,以期实现新区的可持续发展。”决策层深刻地认识到,必须把加快发展与加快转型有机结合,通过高标准的顶层设计倒逼后续发展科学化、规范化。

从最初的“一区七园”到如今的“一区六园”,一字之差折射出的是对空间布局、发展重点、产业结构的统筹考量。开发建设以来,徐圩新区始终把走一条新型工业化和循环经济的道路摆在发展至关重要的层面,在致力石化和精品钢两大龙头型临港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对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不断修正完善,加快构建符合新区长远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用标准去参与竞争,而不仅仅是GDP——成为新区上下的共同坚守和行动自觉。

《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徐圩新区)建设发展规范》、《徐圩新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技术报告》、《徐圩新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八年来,十余个“绿色”专业规划和专项研究相继完稿,科学确定了规划布局、产业、基础设施、安全环保、公共平台、合作机制等6个方面的标准化体系,并将其作为新区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建设生态示范园区的纲领性文件,从顶层设计上为绿色园区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样本依据。

斯尔邦石化项目夜景

项目集聚,坚定打造绿色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

八年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徐圩新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化工产业基地,而是走一条生态、环保、低能耗的循环经济道路,把生态环境放在第一位,建设美丽徐圩。

聚焦项目之大,更攀产业之新,打造新增长极,徐圩志存高远。   

盛虹炼化、中化国际、东华能源......近年来,一大批环保技术领先、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中”字头企业和民企巨头前来徐圩投资考察落户,总投资接近千亿元。伴随大工业项目争相进入的,不仅是大规模投资建设,生态环保也落到了实处。新区石化产业园瞄准国际水平和世界一流水平,通过智能化系统,进行严格的控制。斯尔邦石化在建设之初就把循环经济打造融入规划,建设水处理站循环水场排污水处理系统,每年节水量可高达189万吨。

把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开发建设的重要任务,引导扶持一批清洁生产、循环利用、零排放企业发展壮大——绿色发展不仅催生了项目集聚,更为新区加快建设江苏沿海新型工业化基地增添了底蕴。

“围绕发展大炼化的目标,在守住环保、安全的底线下,将江苏‘临港石化产业区’打造成绿色世界级的石化产业基地。”       

使命当前,徐圩新区发出了铮铮誓言:抓好龙头产业和骨干企业的培育,全力推进重点产业项目建设。

尽快推动盛虹炼化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成为江苏沿海开发的引领;建设中化精细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和东华能源烷烃资源深加工基地,打造成为国内化工新材料的标杆;抢抓全省化工行业转型发展的机遇,力争在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等重点产业链项目合作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一座产业化、生态化同步发展,国内一流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呼之欲出。

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设现场

创新坚决,绿色“智慧”完美融合

“生态、智能、融合、示范”。新区从成立那天起,就确立了八个字发展理念——浓缩成一个词,那就是创新。

八年建设开发,生态创新理念已深深镌刻在新区发展的每一步。

每个来过徐圩的人,都感叹新区对于生态绿色的追求与执着:建设节能环保展示馆,见证徐圩新区的绿色发展之路;打造22平方公里的节能环保科技园,加速先进节能环保科技成果在新区开花结果;组建成立节能环保产业设计促进中心,推进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 

打造引领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典型示范区,徐圩行稳致远。北京科技大学在园区开展研究生实践教育活动;和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开展污泥热解和堆肥技术研发等——生态、科技、产业三者完美融合。

以生态为主线,以绿色为基调,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打好“生态牌”,力争在产业升级、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争取走在全国前列,成为徐圩上下的共同追求。

“生态”引领创新“高度”,“智能”调高创新“纬度”。新区先后编制了《智能徐圩发展规划》、《智慧徐圩顶层设计》等专项规划,打造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的智慧园区安全运行管理平台,对园区所有管网、企业碳排放、重大污染源和危险源等进行全方位实时管控。尤其是结合新区打造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的需要,启动实施了智慧管网(管廊)系统,投资20多亿元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融合了物联网、GIS、GPS等最新技术,实现对管网的全天候实时在线动态监控和应急响应指挥与处置,打造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地下传输通道。

系列创新举措,直指一个目标:转型升级,把徐圩打造成具有示范效应的国际生态型临港产业园区。

应急救援基地项目建设现场

坚守底线,打牢生态立区发展根基

历史经验表明,发展不等于索取透支生态,不等于产业布局的盲目扩张,不等于企业利润的片面追逐——徐圩人深知生态环境是一个地区的“名片”,在招商引资中起着重要作用。

以项目建设引领绿色发展,不只是简单守住“环保底线”。开发建设八年来,招商选资是徐圩新区不变的工作主线,吸取别人所走过的“先发展后治理”的经验教训,坚持“宁留空间,不留遗憾;宁可慢些,但要好些”的科学发展原则,把绿色、生态、循环、集约作为项目建设发展方向,着眼长远和可持续发展。

客观数据是新区坚守生态理念的最佳检验:截至2016年底,新区投资、开工建设项目超过1700亿元,而因不符合节能环保准入要求被否决的项目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把技术门槛和环保门槛放到同样的位置,坚持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不准入园,达不到投资强度的不准入园,有污染、高能耗的不准入园的项目引进原则,紧盯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产业项目,让可持续发展真正以终为始。

实施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开展云湖水环境整治、烧香支河和埒子口综合整治以及香河生态园环境整治......徐圩人更懂得以“大环保”工程构建“大生态”格局。八年来,新区坚持把高标准建设作为提高园区档次的首要目标,积极打造生态品牌,坚持生态创建与环境整治一起抓,重大项目与配套设施一起建设,水网与污水处理同步进行,水网、路网、绿网交相辉映,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搭建了良好平台。

在徐圩新区栖息的火烈鸟

永恒追求,“绿色理念”走向“绿色实践” 

绿色发展永远是徐圩的目标追求,8年的开发建设,绿色发展理念已渗透到新区发展的各个领域。

2014年12月18日,国家环保部、商务部、科技部三部委正式批复同意徐圩新区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取得这张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的“入场券”,徐圩底气十足:生态环保的发展理念已经深深扎根徐圩大地。

在新区最新的规划版图上,大面积的绿色板块格外显眼,利用区内河流、省道和生态湿地构建绿色基底,让四大绿心点缀其间,成为产业功能区的自然隔离,为临港产业发展提供绿色屏障。    

2016年起,新区着手启动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集消防指挥、医疗救援、防汛抗灾、应急疏散功能为一体的新区应急救援基地等一批海绵型建筑全面开工建设,由点成线、由线及面,使水源得以涵养,使田园得以保存,使生态得以循环。

在保护好原有生态基础上开发,同时,通过开发让新区的生态功能更加健全。

在徐圩,“绿色理念”正一步步走向“绿色实践”。紧邻石化产业园的香河村,由于园区开发需要,即将面临搬迁。新区大胆取舍为生态“留白”,专门规划建设12.5平方公里的香河生态园,通过土地流转,发展高效循环农业,既改善了周边环境,又解决六、七百名“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增绿。

在新区规划的“绿色”蓝图上,“大环卫”工程的实施将是“绿色理念”的又一有力践行。一个集智能监控、休憩娱乐、心理辅导等功能为一体的环卫运管中心将彻底“颠覆”传统意义上的环卫概念,在这里,从事保洁环卫的“失地失海”村民、盐民、渔民将享受到住宿、阅读、健身“一站式”服务,新时期“城市美容师”的工作将让他们更为体面、更有尊严。

设定土地“红线”、生态“绿线”、水体“蓝线”......一座产业空间集约高效、居住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魅力新区正从纸面走向现实。

省级水利风景区云湖飞鸟云集













上一篇:徐圩新区传达贯彻全市“高质发展、后发先至”动员大会精神